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

河南监管局

当前位置:首页>调查研究

河南监管局:城市内涝敲响医院应急管理警钟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 郑州7.20特大暴雨致灾启示录 

  郑州7.20特大暴雨,导致郑大一附院、郑大三附院、郑大五附院、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等多家医院遭受重创,大面积停水停电,设备设施被淹,住院患者承受巨大风险。其中郑大一附院紧急转运疏散11050人,直接损失逾10亿元。大范围医院失守,暴露出防范和应急处置多处短板,敲响了强化医院应急管理警钟。 

  一、医院应急管理的四大短板 

  (一)对暴雨、洪水导致城市内涝等灾害认识不足。 

  目前,大多数医院较为关注医疗安全,对自然灾害风险防控普遍重视不足。近年来新建医院都设置了防空地下室,有的还建设了人防医院用以备战,但为防御暴雨、洪涝这类自然灾害的设计标准则明显偏低。如,郑州7.20特大暴雨中,市气象局于7月20日16点之前发出5次红色预警,均未能引起事后受灾医院足够重视。直至灾情发生,相关医院才认识到情况严重,如郑大一附院因灾断电,几十台手术被迫中止,心电监护和备用电池全部耗完,危重病人呼吸机全靠医护人员用手按气囊维持,患者生命遭遇重大风险。 

  (二)部分医院建设选址存在隐患。 

  此次郑州几家损失最大的医院,均是因为地势较低且位于河边。如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位于立交桥下,紧邻金水河;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位于贾鲁河旁。暴雨降临时,河水上涨,一旦水位漫过堤坝,医院地下室及低层部分瞬间成为一片汪洋。原卫生部2014年《综合医院建筑建设设计规范》要求“医院建设选址应尽量避开地震断裂带、滑坡、崩塌、沉陷、泥石流、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地段”。但当前仍有不少新建医院选址存在隐患,考虑综合交通、城市规划、周边设置、人群居住密度等因素较多,对于防御城市内涝等灾害明显考虑不足。 

  (三)部分医院设计布局考虑不到位。 

  7.20特大暴雨中,郑州多家医院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是地下室防汛排水系统落后,抗灾能力不足,导致大量医用检测设备和电力设备被淹。在医院布局设计时,出于腾出地面区域以及节约成本等因素考量,均倾向于将大型检测设备、发电机房设置在地下室。如郑大一附院医院的贵重设备、精密仪器,包括CT、核磁、DR、彩超、PET—CT、直线加速器、伽马刀、高压氧仓、配电室、控制系统、安防系统、计算机房等均放置在医院一层和负一层,在此次水灾中均遭受重创。 

  (四)应急预案内容不够科学细致,可操作性不强。 

  医院针对停电、火灾等突发状况,会制定相关预案。从调查情况看,不少医院制定的应急预案,一般都是参照上级主管部门应急预案制定,停留文件纸面多,经常存在脱离实际、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。医院在应急预案演练时,比较重视火灾、院感等突发事件,较少关注暴雨、洪涝这类自然灾害。郑州7.20特大暴雨来临时,不少受灾医院通讯及电力设备失灵,工作人员无所适从,应急预案普遍不能较好发挥作用,导致各类灾害损失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有效控制。 

   二、启示 

  (一)医院防范城市内涝等安全隐患,应有“防大灾”意识。全球极端天气趋于频繁,对医院系统防范应对自然灾害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。医院应重视此类应急管理,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,要充分考虑严重内涝、洪灾等极端天气造成的“大灾”,从防范整治入手,重新审视和升级改造现行防灾机制,让医院成为灾难中的“庇护所”。 

  (二)修订综合医院建设设计标准。对大型医院的医院选址、建筑容积率、设计布局等方面,落实“防灾优先”要求,制定科学标准。医院要充分考虑极端气象情况引发的内涝、断电等各种灾情,主动采取改造电路、重新布局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,提高防灾标准,提升应对能力,控制和消除灾害损失。 

  (三)优化应急预案,加强日常演练。建议在全国范围内,提醒各地医院高度重视郑州7.20特大暴雨中受灾医院深刻教训,结合当地和本单位实际,尽快优化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,尽快改善提升本地区本单位应急防灾能力。同时加强各类应急预案日常演练,提高实战能力,以防大灾的意识,切实保护好生命财产安全。 

附件下载:

发布日期:  2021年08月26日